4月29日,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教学应用创新论坛在重庆大学国际会议厅召开。论坛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指导,重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重庆市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研究会主办,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教仪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来自成渝双城近300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

论坛邀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吴永和、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刘猛、北京智启蓝墨公司董事长靳新和北京中教仪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许长江等做主题报告,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院副教授邢中阳、重庆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陈永洪等进行案例分享。论坛由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郑林江主持。
吴永和从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展开,重点阐述了国家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他表示教学模式将会向人机协作教学、人机共融教学的智能范式转变。同时也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新思考,强调创新应用标准化研究的必要性。

刘猛从教育变革、培养需求和重庆大学AI实践三个方面做了专题分享。他介绍,构建全过程、全覆盖、全场景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新生态以支撑重庆大学本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重塑。以重庆大学AI实践中的五方面举措为例,深入解读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新生态的“重大”路径。

靳新以云书|云教材平台应用为案例,深入解析该平台实现“教、学、评”一体化AI数字教材的功能和优势,并现场演示了在学生视角下,AI助教引导学生完成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过程。最后他提出未来学习中心应具备以学生为中心、融合现代技术、支持个性化与协作学习等核心要素。

许长江围绕教育数字化新趋势展开探讨,提出知识图谱与大模型技术将广泛应用于专业维度的“2+4”教学体系全要素建设。他以新型课程、新型数字教材、实验教学及虚拟教研室为应用场景,分别介绍了知识图谱技术在各场景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邢中阳和陈永洪分别以《应用光学》和《机械原理》为案例,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反馈评价等维度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范式变化带来的思考。